妳是「窮忙族」「草食男 「肉食女嗎 ?? 什麼是「干物女」,什麼又是「草食男」。其實,這些都屬潮詞。潮語無數,當下,中國內地最新潮詞,可算「捏捏族」、「窮忙族」、「夢田族」和「鐘擺族」,還有「啃老族」、「快閃族」、「飛特族」、「揹包族」、「換客族」、「樂活族」、「隱婚族」、「御宅族」、「哈租族」、「拚拚族」……要辨別清楚他們的歸類不容易。若能區別「土食族」、「樂活族」、「NONO族」已相當不易,要分辨「剩女」、「腐女」、「布波女」、「幹物女」似乎更難。
【明報專訊】由香港明窗出版社推出了筆者一本新書《干物女與草食男——從故事碎影關照中國社會》。一些朋友拿到書便問筆者,什麼是「干物女」,什麼又是「草食男」。其實,這些都屬潮詞。潮語無數,當下,中國內地最新潮詞,可算「捏捏族」、「窮忙族」、「夢田族」和「鐘擺族」。
「捏捏族」一詞最初出現,是在網絡上的一個帖子,那網友說,「每次上超市買東西,最喜歡趁服務員不注意時,捏幾包方便麵(公仔麵),那聲音,那手感,讓我得到極大的滿足」。帖子頓時竄紅。「心情不好就去超市捏方便麵」成了時下內地白領層的流行語。方便麵,餅乾,捏麵包,捏蛋卷,超市食品架率先遭殃,而後發展到擠牙膏,擰汽水。在一些論壇,只要有網友寫出「去超市捏捏,有同行的嗎」?網上接力、跟帖必定無數。南京、上海、成都的超市監控視頻,都先後拍攝到這樣的鏡頭:一些青年人從貨架上抓一包方便麵,反覆揉,完又將方便麵放回貨架。
且不說如此「捏捏族」的道德文明,它的流行讓筆者想起年輕時喜歡玩塑膠泡泡紙,那種包裹小電器防震保護用的半透明泡泡紙,常常會入迷似的一個接一個將泡泡癟,聽那「噗」,「噗」的破裂發出的聲音,自我滿足,樂此不疲。今天「捏捏族」捏捏時獲得的刺激感,與年輕時捏泡泡紙還有不同,「捏捏族」捏公仔麵是偷偷進行的,唯有如此才過癮,從沒有聽說過有白領買一大箱公仔麵回家獨自捏的。
重奪控制感
有心理學家對此解釋說,壓力與焦慮的產生,就是現實狀超出自己能力所掌握的範圍時,出現的一種情緒,令人產生挫折感。「捏捏族」這種見不得人的行為,就是令人感覺到一種控制感,達到能力上的自我滿足。
如果說「捏捏族」幹的是損人的一種行為,那「窮忙族」的壓力與焦慮就不涉及公德了。「窮忙族」時下在內地辦公室裏顯得相當熱鬧。他們男穿西裝,女穿套裝,在都市穿梭,在辦公室忙碌,收入不高,積蓄不多,升遷無望。「窮忙族」最早出自美國,拚命工作而生活水準不高。
有網友在網上開列一張「窮忙族」標準的清單:(1)每周工作54小時;(2)1年內未加薪;(3)3年內未升職;(4)薪水很低,月底活得艱難;(5)積蓄少,無力買房;(6)工資不低,但花費很大;(7)工作上內心沒有安全感;(8)特忙,停下會有罪惡感;(9)晚上下班回家還得工作;(10)常常夢想幹一番事業,但手裏的雜事總是幹不完。這10項中,你只要至少三項符合,對不起,你就是「窮忙族」一員了。整天為業績奔忙,未來沒有計劃,自身質素應付不了緊張的日子,煩躁,焦慮,感嘆,失落,為「飯碗」擔心。「窮忙族」比「勞動模範」更忙,比「月光族」(每月的收入都當月花完)更窮。
渴求生活本來面目
當下,沿海都市有一群「夢田族」。還記得嗎?二十年前,歌手齊豫、潘越雲吟唱作家三毛的《夢田》:每個人心中一畝一畝田,每個人心中一個一個夢……當年對人生的感悟,卻道出了今天一些都市青年的田園夢。南京朋友的女兒晨晨,就是個心懷田園之夢的「夢田族」。早先她在「開心網」社區玩種菜遊戲,而後對擁有一塊田種菜產生了興趣。她在自家陽台一隅堆上泥土,畫出一塊「田」,上網學習農業知識,種菜,澆水、施肥、鬆土、除蟲。她的同學,社區的同齡人,也紛紛加入「夢田族」,成為「陽台農業」一族。在南京的花鳥市場,瓜果蔬菜的秧苗和種子,銷售行情半年來突然見漲。淘寶網一名店主,在網上聲稱時下熱門蔬菜的秧苗,有番茄、茄子、黃瓜、絲瓜、辣椒、玉米等,大多可在家中盆栽,一個月可售出50盆上下。都市白領的生活壓力大、節奏快,於是千方百計尋求回歸田園的有機生活。
南京往南一帶的長江三角洲還出現新的一族「鐘擺族」。樂嘉倩周一早上6時55分準時坐上從江蘇昆山開出的D459次動車組列車(即子彈頭),出站後換地鐵,8時15分到達上海浦東陸家嘴的外資諮詢公司辦公室。沒有什麼行李的行程,一切顯得簡單自然,到周五下班再坐子彈頭列車回昆山的家。坐同一班子彈頭列車的乘客,大多輕裝簡行,感覺就像坐地鐵去上下班。他們沒有上海—昆山兩地奔波的疲倦感覺,樂嘉倩說:「我反而覺得是一種生活享受。在上海,上班節奏太快,我不能不拼搏競爭。在昆山,一切都顯得寧靜、緩慢,生活回歸原本面目,一快一慢,一動一靜,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平衡,兩個城市都是我生活的重心。」隨長三角一體化加深,一小時路程生活圈成形,愈來愈多的人突破城市界限,工作生活雙城化,房子兩地買,婚姻周末化,社交網絡多城交叉,原有的單一城市生活工作被打破,就這麼像鐘擺一般左右搖擺。
中國內地各種「年輕族群」紛呈,還有「啃老族」、「快閃族」、「飛特族」、「揹包族」、「換客族」、「樂活族」、「隱婚族」、「御宅族」、「哈租族」、「拚拚族」……要辨別清楚他們的歸類不容易。若能區別「土食族」、「樂活族」、「NONO族」已相當不易,要分辨「剩女」、「腐女」、「布波女」、「干物女」似乎更難。
活生生流行的道理
這些都是潮詞,生活中流行,教科書上缺席,詞字的背後,是不同的生活文化態度。一個月前的香港書展,一本《香港潮語學習字卡2》熱銷,銷量蓋過諸多名家大作。一個星期前的上海書展,也推出一本潮詞潮書《這個詞原來這樣說》,同樣是書展暢銷書。儘管對這類書批評聲音不絕,認為今天年輕一代語文能力越來越差,就是與這些奇異怪誕的潮爆用語流行有關。但它們畢竟活生生存在,活生生流行,總有它們的道理。
「潮詞」就是一種文化現象。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不也登上大雅之堂,成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嗎?這些潮詞不少來源於英語、日語、德語、瑞典語,華文區先由台港興起,在網絡上推動,內地網民更參與創造。這些潮詞最終能否留世長存,能否轉正加入詞典,看來取決於社會變遷了。
[文.江迅 編輯:黃靜]